-
1955年——1968年
1955年国营陕西延安运输公司成立,我区运输站归延司直接管理。
1958年正式成立榆林运输公司,行政上受行署直接领导,同时从延安运输公司抽调汽车90辆至榆林专区汽车运输公司。
1959年,陕西省榆林专署任命了陕西榆林汽车运输公司经理。中共榆林地委批准榆林运输公司成立临时党委会并任命了党委书记。
1960年召开中共榆林运输公司第一届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会。企业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责任制。
1961年至1963年,公司在定边县的安边农村开办了农牧厂。
1964年陕西省交通厅将延安、榆林运输公司和地方国营延安专区运输公司合并新成立陕北汽车运输公司,同时成立了榆林、绥德两个中心站,在榆林区内设有16个汽车站、两个汽车队(内有保修组和材料库)。
-
1969年——1984年
1969年撤销陕北汽车运输公司,分别成立延安、榆林汽车运输公司,榆林运输公司下放榆林专区领导。公司成立时,革命委员会下设政工组、办事组、生产组、3个汽车队、17个汽车站、1个保养场。公司共有车辆165部。
1972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榆林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第一届党代会,选出了公司委员会委员。成立了共青团榆林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团委会和公司工会。
1969年先后在榆林、绥德建立卫生所;1971年建立公司放影组;1974年成立了驻榆单位托儿所;1978年建立公司图书室;1983年成立榆林地运司女工工作委员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司运输管理和运输生产开始发生了新的转折,公司党委领导全司职工以运输生产为中心,开展了各项工作,从根本上摈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进行了真理标准讨论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纠正“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各种错误,进行了拨乱反正,使公司在改革的大趋势中得到了发展。
1976年,先后在家属较集中的榆林、绥德和定边进行了职工家属住宅修建,在榆林公司大院临时安排了住房困难的45户家属住宿。
-
1985年——1988年
1984年后,公司利用900多万元的贷款更新客车122辆,货车128辆,同时报废、让售客货车203辆,购进大型修理设备35台。同时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公路运输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新局面,独家经营变成了千家上路,万家经营。截至1986年,全区社会各类机动车14678辆,其中大型载重车2585辆,大型客车311辆。年货运量达14709万吨,年客运量达48272万人。在此背景下,公司进行了经营转轨变型,实现了三个转变:即逐步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单一运输型转变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服务型。
1984年起实行经济责任制,1985年又推行了层层全面经济技术指标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改革了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从公司机关到基层单位全面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和浮动工资制。
1987年先后对机关科室进行了调整,公司机关内原来的14个科室改设为17个科室,至1980年公司生产职能机构设置为:运调科、财务科、安全科、技术科、计划统计科(后改为经营计划科)、材供科、劳动人事科、基本建设科。另外设有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的职能机构:办公室(党政综合)组织科、宣传教育科(后改为宣传科)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会、团委、武装保卫科、行政管理科等部门。
1985年开始公司先后在绥德、子洲、佳县、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宋川、米脂、清涧、高家吴等12站,新建了旅社住宿203孔(间)窑洞,建筑面积5000个平方米。
1986年公司组建了驾驶员培训中心,面向社会。
1986年,公司先后新设立了综合贸易公司、汽车制配销售、制配、对外修理和以运代销等项目。同时,还开办了食堂、小卖部、小件行李寄存点15处,形成了旅客吃、住、行一条龙服务。
1987年,公司成立了二汽榆林特约技术服务站,又和刘官寨乡合资开办灰沙砖厂。在区内八个县和西安等地新开办了汽车配件门市部九处。
1985年后,公司下设的修理厂和保养场、两个独立作业车间实行面向生产、面向社会、自负盈亏的办法,在保证完成公司车辆保修任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外修业务,为社会服务、增加了收入。
1985年公司开展了整党工作,经过三个阶段,到1986年上级检查验收符合标准。
1987年,全司总收入突破一千七百八十八万元,人均创利达一千五百五十七元。
-
1989年——2006年
更新中...
-
2006年——至今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