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不仅是一个光荣称号,更是一种精神坐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企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题记
“五一”劳动节前夕,笔者打通了者志祥的电话,想了解他曾作为省级劳模的先进事迹。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电话采访,没想到电话那头的老者泪语凝噎。他离开岗位将近20年了,依然对公司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对公司发展现状充满忧虑。
5月13日,笔者与办公室主管宣传的领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定边采访老者,面对这位具有良好心态和正确价值观的老人,我们不禁肃然。他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强,对公司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及曾任领导的籍贯、相貌、逸闻轶事娓娓道来。天佑良人,这大概就是无私奉献者该有的福报。
者志祥,1949年9月出生于定边县盐场堡,1962年在定边盐化厂参加工作,1971年12月调入运输公司工作,1975年入党,先后在汽车五队担任货车驾驶员、车队副队长、队长,1992年起担任定边汽车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后兼任定边金岫公司、第五客运公司经理。1978年9月获得交通部颁发的“质量月”优质服务奖章,1982年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苦干实干 不舍昼夜 踔厉奋发正当时
1972年1月,者志祥交接完定边盐化厂的工作前往榆林地区运输公司报到。上班第一天,人事科给他安排的工作是铲除公司西大院的所有大字报,他可是奔着公司新调拨的一百辆大汽车来的,干这样琐碎的工作他内心多少有点失落。但,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是他的工作准则。他很快就被安排在汽车五队跟车学习,由于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三个月短期培训后,他就能熟练驾驶车辆自由驰骋,独当一面。公司当时实行定车定人,他便与心爱的24-60498结缘,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驾驶生涯。
回首往事,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激情澎湃,讲到激动处,会情不自禁从沙发上站起来,他说:“我们最初的任务是从铜川火车站往清涧运输供应粮。那时候路况不好,拉一趟一般人得需三天,但我通常一个往返只需要两天。那时候我年轻,身体好,工作热情高,每天五点钟起床,先发动车,然后洗漱,打捆铺盖卷起身。有时连续几十天吃住都在路上,随车带一卷铺盖,走到哪里铺盖一铺,睡一觉继续出发。夏天还好,一到冬天,机油凝固成一疙瘩,得先用木炭盘烤化,再用开水浇热一早上光开水就得三四桶。但我坚持不空轰马达,怕费电瓶。”
在那个运力严重紧缺的年月,他总是一马当先,一车顶两车用,一天干两天的活。在承运府谷救灾粮的任务时,他日夜兼程,看到装卸工抓一把干玉米豆子塞进嘴里咀嚼时,他的心是悲悯的,这得有多么饥饿,灾民等着粮食救命呢,他怎敢懈怠。他每天往返于府谷到阳方口,困了在车上眯一会儿,饿了啃一块干馒头,直到圆满完成运输任务。
1973年,汽车五队回到定边,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将定边的盐运出去,将外面的物资运进来,能为家乡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者志祥的内心无比自豪和高兴,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无论是炎阳灼灼的夏天,还是冰冻地裂的严冬,他夜以继日奋战在运输战线上,月月超产,年年提前完成生产任务。
1976年,他创立1884吨、33.35万吨公里的单车高产成绩。1977年,用8个多月时间,创造了34.28万吨公里的新纪录。1978年又突破了年产40万吨公里的大关,上交利润38170元,刷新了五队单车生产最高纪录,提前186天超额完成单车生产任务,被公司评为特级生产者,树为标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个体运输萌芽发展,在货源困难,全司货运生产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者志祥走货场,访货主,不请假,不回家,千方百计提高实载率,加大车日行程,每天往返定边至青铜峡一趟,车日行程达四百多公里。为了节省时间,他在路途中从来不停车吃饭,啃干馍就开水是他天天如一的午餐。冬天下了大雪,为了解决家乡人民物资困顿,他小心翼翼驾车行驶在冰天雪地中,大年三十都不停车。就这样,他战严寒,斗风雪,起早摸黑,1979年以运货1301吨,上交利润21016元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全司单车上交最高记录。1978—1981年,完成货运量5712吨,货运周转量110.6万吨公里,分别为计划的148.8%和151.7%,节约汽油7434公升,节约小修费用5638元,轮胎超盈17.58万胎公里,大修里程盈余28万公里,上交利润85508元。
者志祥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他遵守党纪国法,维护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公私分明,立场坚定,坚守岗位,年年满勤。他家住农村,劳力缺乏,那几年定边连年遭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父亲、叔父和不少亲友都提出要他办事,他都耐心解释,婉言谢绝,他从不用国家车辆谋私利,不为办私事绕道行驶。当市场开放以后,运输市场一度管理混乱,不少同志热衷于自由跑车严重地冲击了国家运输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者志祥服从调度,听从指挥,带头坚持计划运输。对计划物资和支农物资,不管利大利小,路好路坏,长途短途,整车货还是零担货,他都积极抢运,争分夺秒,从不挑肥拣瘦,讨价还价。
1982年,者志祥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他至今清楚记得5月1日到西安授奖的情景:“我虽然无数次去过西安,但那一次非常特别,公司党委书记李治堂送我们上车,我们住在止园饭店,表彰大会是在西安大厦开的,省委书记马文瑞给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会后和全省劳模合影留念。”那一代人把荣誉看得比命还重要,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他说:时代不同了,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了,但我始终相信,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心怀坦荡的人才能走得长远,走得踏实,问心无愧。
爱岗敬业 爱车如命 安全优质低消耗
者志祥在运输战线上驰骋多年,从未发生过大小事故。他爱车,就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平时勤擦勤洗,每日坚持例行保养,就连钢板上的每一个螺丝都要加注黄油,经常保持冷摇,慢传怠速升温,从不空轰油门。
他驾驶的24-60498大货车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给力,出车时,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十多年跟着他一起无私奉献。为了熟练掌握汽车的性能和规律,降低四项费用,他反复学习汽车构造、操作规程、驾驶知识和交通规则。他在长期的行车中,自觉形成这样几个习惯:行车途中经常带着各类技术书籍,不管多累,休息前总要看一看;行驶前,一定要观察四周,检查车辆;行驶中,一发现异响,就立刻停车,仔细检查调整;停车后,不吃饭,不睡觉,也要首先擦洗保养,紧滑润固,就连装货卸货的空隙也不放过。发动车时。不管冬夏,始终保持冷摇慢转,怠速升温,低档起步。驾驶中严守操作规定,勤换档轻加油,合理使用车速,从不轰空油门和大油门。对车马行人,城镇闹市,观察周密,驾驶谨慎。一般小修不进厂,不少二保项目也不报修,全部自己干。旧材料只要能用决不扔掉,有旧的决不领新的,能修的就修一修再用。弓子断了接一接,瓦圈坏了修一修,就连水泵、汽泵也常常自己修。装货卸货时亲自到场,仔细点数,尤其对易燃易碎物品倍加小心。有一次装化肥时装卸工人不小心,将口袋摔破,化肥漏了一地,他很快全部扫起装好,使化肥未受损失。
这些良好的习惯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不少人疏忽大意,更不能经常坚持。正是这些习惯,使他正确地处理了创高产与低消耗的关系,人与车的关系,快与慢的关系,司机与货主、装卸工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他十年行车安全无事故,年年月月节约四项费用,拉运万吨货物无损无缺无差错。24-60498号车也便成为公司的一部高产安全优质低消耗单车。
那是一个人人都讲奉献的年代,学赶比超是一种社会风气,爱护集体公物、倡导节约是一种风尚。者志祥回忆说:“有次,我从青铜峡拉一车化肥运往佳县,路过榆林站,从调度室报完班,手里正拿着一团棉纱保养车,一个人突然走过来叫我停下、停下,我认出他是总公司经理张长芳,此人是从省交通局下来的,当过很多年革委会副主任。当时把我吓一跳,我以为我哪里做错了。只见他叫来调度室老冯,嘱咐他赶快叫人开现场会。不一会儿,榆林保养场、两个车队、车站来了很多人围在我的车跟前看我怎么保养车,搞得我很不好意思。”这是一种荣耀,一种肯定,几十年后再提起,老者依然很激动,他不由从座位上站起来复述了当时的情景:张经理指着我和车对大家说,你看人者志祥开的这车,从定边到榆林已经跑了三百多公里,车歇息,人不休息,这就是爱车标兵节油标兵,大家要学习这种做法,发扬这种精神。所谓标兵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标杆,领导都这样重视,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动力。
者志祥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一年一个新纪录,做出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很多荣誉,群众为他总结出“五好二高一少一多”(遵守纪律好、服务态度好、安全行车好、保养车辆好、完成任务好,质量标准高、上缴利润高,消耗定额少,节约资金多)。从1973年到1982年,连续九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曾多次获得“安全生产标兵”“爱车标兵”“质量月标兵”等光荣称号。
脚踏实地 勇于担当 真抓实干结同心
1983年,者志祥提前半年完成生产任务,后半年被提拔为汽车五队副队长。说起提拔的事情,还有一段佳话。时任公司安全科科长郝冠军是看着者志祥一路成长起来的,在运输战线上历练了整整十年的者志祥已经完全具备了带领团队的素质和本领了。那时候的提拔任用是绝对公平公正的,郝科长看到好的管理苗子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向公司推荐,但是者志祥不愿意,他一方面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管理经验,怕干不好。另一方面觉得车队还有很多年龄大的人应该照顾下车搞管理,他还年轻更适合跑车。公司的任命文件已经下来了,他的思想还转不过弯,开着车继续在外面拉运货物。一个多月过去了,工资也用完了,粮票也吃完了,他只好回到队上。结果一回来车钥匙就被队长拔走了,车也扣了,因为不服从组织分配还挨了批评。
1983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改革思想,并把“进一步发挥公路运输的作用,提高公路运输的比重”列为开创交通运输新局面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者志祥当副队长后,正赶上公路运输改革开放,他分管生产,负责保养场和车队生产管理。面对个体运输迅猛发展的市场经营局面,他首先潜心学习研究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研判定边运输市场。彼时,个体运输经营户逐渐增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形成物资双轨制,国营运输第一次受到严峻考验。市面上的物资一部分是计划经济调拨来的,一部分是市场经济倒腾来的,当时运输市场出现了一种怪相,就是个体运输拉运计划经济调拨的货,而公司车辆拉运个体户的货。为了争取货源,者志祥跑货场,找关系,争取维护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客户,想方设法发展新客户。他是一个骨子里清高的人,从来不屑于为了利益狗苟蝇营,但为了顺利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他放下尊严,深入市场,硬生生学会了“投机倒把”和“讨价还价”那一套。他带领团队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徇私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上严格把关,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坚决抵制。在那个大变革的年代,随着个体经济发展,人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有人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利,也有人找到者志祥企图拉拢腐蚀,都被他严厉拒绝。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汽车五队全体驾驶员遵守公司经营规范和劳动纪律,每年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单位。他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谋私利,在全队树立了很好的威信。他吃苦耐劳,带头大干,团结同志,取得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好成绩,连年被公司树为管理标兵。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开拓务实谋发展
1992年,者志祥任定边汽车站党支部书记、站长。这一年,交通部印发了《关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交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味着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全面放开,个体经营者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条运输线路,运输市场空前混乱。马路市场、转圈经营、甩客倒客宰客,长线短运、短线长运、随意浮动票价等各种违法经营把客运市场搞得乌烟瘴气。他回忆说:“那些日子,正副站长每天5点前到岗,帮售票员扯票,帮驾驶员发动车,然后一起闯入马路市场抢人。对门的宁夏区运输公司(宁夏天豹运输公司的前身)是最强的对手,我们想方设法与他们斗智斗勇,争抢旅客。”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定边汽车站年年超额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具有开拓精神的者志祥,年年被评为管理标兵,先进个人。
1996年,定边汽车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运管部门的全力协助下,成功实施对外开放,吸纳个体经营者进站经营,车进站,人归点,全面规范了道路旅客运输市场。者志祥在对外开放中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定边县交通局的表彰奖励。《陕西日报》曾在1999年12月15日以定边汽车站为例专版报道了榆林地区运输公司车站对外开放取得的成效。
对外开放后的定边汽车站创造了好成绩,1999年计划任务340万元,提前两月全面完成,几年来生产增长速度为238%。新增车辆45部,同时协助完成了安边汽车站对外开放,被定边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治安模范单位”“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获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者志祥本人被总公司评为“模范带头人。”
2000年,者志祥兼任第五客运分公司经理。2001年完成上交承包收入49.7万元,为计划的127%,超额上交承包费10.7万元。获得公司记大功一次。2002年获公司优秀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定边汽车站一年一个新台阶,先后被部、省、市、县及总公司授予部级“文明车站”、省级行业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和优质服务单位及总公司先进单位。在创建星级车站和星级服务竞赛活动中,获得区域行业领先水平。
者志祥在2006企业改制时内退。2009年退休。
走近恒泰运输发展史,感悟奉献者的心路历程,追随榜样的闪光足迹,一路前行。(文 | 托管事务中心)